作者:韩星孩
1911年夏天,在哈尔滨北面不到30公里的呼兰小城里,一户张姓地主家里生下一个女孩。31年后的冬天,她病逝于兵荒马乱的香港。
她就是萧红(1911-1942)——在2001年,她诞生在我的心灵世界里,她是一个苦难而美丽的生命。

第一次看到萧红的名字,是在一本纪念鲁迅先生的书中。第一次看到她的文字,觉得还不错,在作家气里杂有蛮浓的女人味,她的文字,使我对鲁迅也亲近了一点。
今年春天,在图书馆里偶然看到了她的《呼兰河传》,看到第一句话——“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我就决定借走这本书。当我看到小女孩为了吃鸭子把它们往井里赶,看到她临起床时和老祖父的“猫腻”,看到有二伯尴尬的言行,看到她对纸马的描述,我就后悔自己读萧红的书太迟了。读毕《呼兰河传》,觉得它是我读过的现代汉语作品里面最美丽的作品之一,它的细腻的真实感达到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它包含着朴素、洁净的人性,读着它感觉是看着迷人的水景,到处都闪烁着点点柔和的亮光,仿佛是听着大地的歌唱,寂静而又慈爱一切。
一个这样令人着迷的天才是如何诞生的呢?地域、时代、家庭和偶然的缘分共同造就了一个作家,但我觉得其中给予萧红女士整个生命底气的是她的祖父。他给予她爱的启蒙,使她从小就明白了爱的美丽。她自己说过:二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童年时的萧红,在她周围多的是黑暗和冷漠,但她迷恋这来自祖父的点滴的爱的力量,内化成内心的“宗教”,凭着这“宗教”,她抗逆她父亲——一个暴戾的地主,进而抗逆整个落后而残暴的地主阶级,逃亡之路就是拒绝之路,拒绝之路就是追求之路。从哈尔滨到北京,从上海到东京,从重庆到香港,她经历了人世间的无尽打击,以此为代价,她逃离了在故乡麻木不仁的一生,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凭借她短暂一生中的杰出作品,留下了永恒的耀眼的光芒。也是这“宗教”,使我们总能从她的作品中不断感受到光热,感受到新鲜生命的力量,感受到自由的美好——就是向往着它、为它追求的过程也是非常美好的。
看她的全部作品和简短而不简单的经历,我真是感叹她的才华,也真是感叹她的不幸。她是黑暗年代里伟大的新女性——独立、自尊、敏锐,还有爱,还有对自由的追求,然而,她还是被黑暗所吞没了。还有,在我18年的读书生涯中,竟然没有在课堂上听到过她的名字,竟然没有人向我推荐这20世纪最美丽的汉语作品之一。

“萧红”这两个字,现在在我心中已经成为一座关于自由和苦难的纪念碑,碑文是爱的温暖和她的目光面向大地上的苦难时的泪水。
愿她诞生于更多的生命之中!
------【大家荐书】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