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互动 MESSAGES LIST
姓名: 
联系方式: 
留言类别: 
: 
: 
  提  交 取  消

大家房产电子楼书

ABOUT DAJA

了解大家

推荐项目

掌握最新的项目走向,了解最新的项目动态。

大家荐书

“垮掉一代”的阅读错误

2015-08-17 17:44:52

荐书人:曹鸿涛  

(《垮掉的一代》,凯鲁亚克/著 金绍禹/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07)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知名女作家A.M.霍姆斯在为《垮掉的一代》写的序言中说:“我过去常常觉得凯鲁亚克就是我的父亲,苏珊·桑塔格就是我的母亲。……亨利·米勒和尤金·奥尼尔就是我的伯父,等等。”
  当然,霍姆斯的这份家谱若想成立,还需要征得几位业已去世的当事人的同意,似乎颇难。但这段话至少可以说明,以凯鲁亚克等人为首的“垮掉的一代”,对二战之后美国作家的影响:“凯鲁亚克在精神上、心理上、创作上养育了我——他允许我存在。”


  “垮掉的一代”在今天的中国慢慢变成一个热门词,甚至被加诸于当下流行的“80后”标签的形容词,似乎有许多讽刺意味。“垮掉的一代”原词为“BEAT GENERATION”,关于“垮掉”一词,据说是凯鲁亚克在1948年的发明,他的意思所指,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旧的生活习俗、政治格局等等诸多年轻人生活的大背景,业已显得陈旧,即将“垮掉(BEAT)”。后来他又从这个词延伸开来,参考了海明威“迷惘的一代”,提出了所谓“垮掉的一代”。也正是因此,凯鲁亚克被成为“垮掉一代之父”。


  对于垮掉一词的翻译,有过很多说法,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误译,然而不管如何,如今垮掉一代这个词已经深入人心。而从字面意思来看,垮掉一代至少可以有三种解释:一是从凯鲁亚克提出垮掉的动机来看,垮掉揭示的是一代人的生活背景,旧的秩序垮掉,新的尚未建立,处于这个空档期的一代年轻人,或者说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一代人;社会眼中的垮掉,这种意思比较接近现在对80后的形容上,以旧有价值观念去衡量,认为年轻一代已经垮掉,类似于中国话骂年轻人“败家子”,但从垮掉一代名称的诞生来看,这个解释似乎不能成立;三是一种基于第二种观点的自嘲和自我命名,这种命名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很浓,同时包含着对社会的嘲弄和反讽。
  无论如何贴切的翻译,也不能逃脱误读的命运。对垮掉一代的原义,从原词去理解似乎更为可靠一些。这个称呼的核心词beat无论如何也不具有垮掉的含义,而是敲打、敲击、节拍、冲撞的意思,也有人据此认为,垮掉的一代其实应该是奋起的一代,他们的命名中既有对旧有规则的冲击的含义,也有打破陈规追求自己的奋起意图,而所谓吸毒、酗酒之类,并非是垮掉一代特有的标签,也并不一定就是他们的追求。只是在并不理解的外人眼中,这些习惯和生活更为引人注目罢了。
  1952年,美国国内媒体有一段对垮掉一代的描述:垮掉一代成员个性异常鲜明……他们是在一个令所有人极度不安的糟透了的经济萧条期长大成人的,……他们的青春伴随着战争的混乱……他们既有情绪最低沉的时刻,也有情绪最振奋的体验……他们渴望自由,渴望能在和平中生存,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战争而破灭,他们不得不混迹于黑市交易,沉溺于爵士乐、吸毒、性放纵、打零工,醉心于萨特作品。
  从这些描述看来,今天所谓的80后垮掉一代完全不符合凯鲁亚克们的特征,无论是生活的社会和政治背景,还是精神上的追求和信仰,都相去甚远。而垮掉一代作为美国文学发展中重要的一个群体,其作品的文学史价值远远高过其文学价值,从这个意义来看,垮掉一代的作品时间与地域上都不具备构成经典的理由。
  正是因此,我们现在脱离了四五十年代的美国社会背景,来读垮掉一代的书,除了混乱和放纵的感觉之外,几乎没有丝毫的趣味可言。
  而通过垮掉一代在美国的巨大名声和影响来阅读和理解他们的作品,又是我们阅读中的一次极大错误。
------【大家荐书】第10期

联系我们  |   新闻动态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 2014 杭州市城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02346号-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