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互动 MESSAGES LIST
姓名: 
联系方式: 
留言类别: 
: 
: 
  提  交 取  消

大家房产电子楼书

ABOUT DAJA

了解大家

推荐项目

掌握最新的项目走向,了解最新的项目动态。

大家荐书

我的内心是否可靠——读库切《耻》

2016-03-18 16:48:41

荐书人   韩星孩


  至少在中国,诺贝尔奖几乎被等同于诺贝尔文学奖,其他奖项的关注度难以普及到大众。但就是文学奖获得者,也不一定能获得足够的关注或者尊敬,他们多多少少逃脱不了那些还在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的怀疑。说起文学作品,当代的总不及19世纪或者马尔克斯之前的一些作品更令人震撼,甚至更能切及当代的焦虑。
  但诺贝尔文学奖至少是我们获得新阅读对象的一个途径,凡是获奖作家必然都能走进我们的视野,但未必能走进我们的内心。每一个人(有些人就代表着一个民族)走到诺贝尔奖台都是非常艰难的过程,他们走进人类的心灵也需要时日,需要反复地被怀疑直至被遗忘或者作为人类文化的至宝而得到传播。而所谓世界性的经典作品就是那些经得起全世界一代代人的怀疑并给他们带来发现世界的惊喜或者发现自身的羞耻感的作品,他们的人物、细节和对话会成为集体的记忆,成为人类一个共同的参照系。
  接受库切的过程对我来说颇具戏剧性,现在我不禁自问:我的内心是否可靠?
  在得知库切获得诺贝尔奖后,我买了本硬纸封面但设计得挺粗俗的《耻》(郭整风翻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二次印刷)。我是带着浏览最新最受全世界关注的读物的心情而翻了一下,写的是关于南非的一些表面生活,没留下特别的印象,以至于觉得当今的诺贝尔作家确实也没什么花头。


 
  一次,杨绍斌在酒吧里跟我提起过:库切很不错,你应该好好看看库切的作品。
  我随口而出:《耻》我看过了,觉得和琼瑶没什么差别。
  杨绍斌摇摇头。
  和李兄喝酒的时候,我提起这桩事情。李兄说:西方人现在自我厌倦了,西方那点东西眼见没出路了,现在诺贝尔奖偏爱非西方、非现代的文化史诗叙事,你要相信绍斌的眼光,《耻》还是不错的,小说里泥土的气息,对于大地的感情是在字里行间的,很多细节非常精确、微妙。
  于是我第二遍看《耻》,将信将疑地看,看的不仅是作品本身,还看几位老大哥的阅读趣味。这一次,我是读得津津有味的,同样的情节,我却看到了文字背后一个作家发现和描述生活的功力,每一个表面里都潜藏着那个国家独特历史的痕迹。
  于是看了第三遍,似乎原先喜欢的段落更加生动了,并且发现了当初没发现的一些段落。
  一次在西湖边的江南文学会馆看到了库切的《动物的生命》,薄薄的书,但很有意思,一个女学者到了一个大学作关于人如何对待动物的讲座。这样的小说形式很独特,内涵沉重,像是暗含着一部哲学著作。这样的作品只有大学教授能写得出来,而我这个大学留级生很难轻易看懂。
  李兄根据我的阅读水平,建议我还是先看看库切的《青春》。买《青春》的时候,我把能买到的库切的译作都买下来了。
  津津有味地读了库切自传体小说《男孩》和《青春》。我感到了库切成长的特殊性和艰难性。他生活的国度像是旧时代的一个伤口,历史的血继续流淌在这片土地上的政治纷争和日常生活之中。大学毕业后,他到了伦敦。他和伦敦的关系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南非白人中的一种和伦敦的关系。这些关系当然是一个人的命运的一个基本背景,他奋斗的价值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而是将地球上一个区域的痛苦准确地记录和传播,在传播一个世界的时候也传播了一个世界观。在他的作品里呈现了一种以人类思想体系为背景而又历经命运淬炼的根深蒂固的情绪和气质。因为他的勇气和智慧,使得他从世界底部开始的思考站到了人类整体命运和思想的前沿。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读完之后才明白,他出生于1940年,今年已经是70周岁了,而之前我一直把他当做45岁左右的人。共看了他的四五本小说,他的独特性伴随着他的孤独感。相对于我所熟悉的经典作品,总感觉他的作品是经典聚会之外的独白。或许是因为他不像俄罗斯人,不像美国人,也不像日本人,他的孤独源于南非这块土地的苦难。
  库切的文本是开放的、客观的,他非常平等的对待读者,没有陈旧的观念,不逼着别人承认自己的思想,是一种愿与人一起探讨的姿态,但他的作品里又暗藏着强大的价值观。正是这种“客观性”,让我第一次阅读《耻》时没有一点收获。也正是这种“客观性”,库切的作品引起了我反复阅读的兴趣。《耻》是在看第四遍了。今后我要继续阅读库切的书,直到关于库切的作品说出一句有意义的话或写出一篇有意义的文章。
  在评论库切作品时,我似乎第一次遇到了障碍,如果克服掉这个困难,我或许就明白:人为什么要写作?
------【大家荐书】第22期

联系我们  |   新闻动态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 2014 杭州市城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02346号-7

友情链接: